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旦提到脑出血,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症状往往是头痛。毕竟,大脑作为人体的“指挥部”,一旦出现血管破裂出血的严重状况,头痛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表现。
然而,医生却指出:头痛往往是脑出血后的典型表现,但并非最早信号。当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渗入脑组织时,身体可能提前发出“求救信号”。若频繁出现以下4种异常,需高度警惕大脑病变,及时就医才能救命!
1、突然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
大脑视觉中枢区域若受出血影响,可能出现短暂性视力下降、视物重影、视野部分缺失(如眼前发黑、一侧看不见)。这种症状常被误认为“用眼过度”,但若反复发作且无诱因,需警惕脑部病变。
2、语言表达障碍,思维混乱
突然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听不懂他人讲话,伴随记忆力短暂丧失、反应迟钝。这是语言中枢受损的典型表现,常被误认为“疲劳导致口误”,但若频繁出现,需立即就医。
3、情绪波动大
情绪波动异常剧烈,也是脑出血极易被忽视的一个征兆。人的情绪由大脑内一套精密的神经调控系统掌控,尤其是边缘系统和前额叶皮层起着关键作用。一旦这部分区域发生小面积出血,或是出现血管功能紊乱的状况,原本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的“制动机制”便会失效。
4、记忆常“掉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走进房间,却突然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刚放下的东西,转眼就怎么也想不起来放在哪里。很多人会把这些情况当作是年纪增长或者一时疏忽。但实际上,这有可能是大脑向你发出的危险信号。大脑是人体的 “指挥中心”,对氧气和血液的需求极大。一旦脑部的血液供应出现不稳定,哪怕只是极细微的出血,都可能干扰神经元之间的正常信息传递。
预防脑出血,从护好血管开始:
①控血压、稳情绪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首要诱因,日常需要规律监测血压,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②戒烟限酒,减少熬夜
尼古丁和酒精会加速血管硬化,长期熬夜则增加血管痉挛风险。
③饮食少盐少油,多吃“护脑食物”
如深海鱼(富含Omega-3)、绿叶蔬菜(含叶酸)、坚果(含维生素E),有助于保护血管弹性。
④定期筛查,高危人群早干预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检查,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家族史者。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键的点就一个:脑出血早期的信号,并非主要表现为 “疼痛”,更多地是反映在各种各样的“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每一个都是身体在焦急地向你传递信号:你该暂停当下的事务,认真检查一下,到底是身体的哪个部分出现了异常。
那些直到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症状,甚至昏迷了才急忙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往往早就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间。而那些你觉得毫不起眼、不足为道的 “小毛病”,极有可能是身体给你的最后一次善意提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
版权声明:
康兴医疗官网()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