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高血压并不陌生,但对于血压应该控制到多少才算好,一脸茫然。那么,得了高血压,应该将血压控制在哪个范围,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是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呢?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诊断界值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近日,在美国心脏协会(AHA)2023年科学年会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等牵头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揭晓。这项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将收缩压(高压)降到<140mmHg的标准并不足够,把收缩压(高压)降到<120mmHg的强化降压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风险。
据了解,这项研究,纳入全国23个省/直辖市的116家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的11255个病例,他们年龄≥50岁,血压收缩压130-180mmHg,合并血管疾病或至少两个主要心血管风险因素。跟踪随访3年后结果显示,与标准降压组(<140mmHg)相比,强化降压组(<120mmHg)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降低12%,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9%,全因死亡率降低21%。
也就是说,这项研究发现,在心血管高风险受试者中,与标准降压治疗(<140mmHg)相比,强化降压治疗(<120mmHg)更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否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如果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降得过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比如,人体位置比较高,而大脑又对血液需求量比较大,一旦血压太低,容易影响到大脑的供血,导致脑供血不足,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心脏,肾脏等器官的供血,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群,血压降得过低更容易诱发各种危害。
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降血压目标值最好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心血管伴随风险等因素综合判断。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血压应该控制在哪个范围合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另外,控制好血压,只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一个方面,在管理好血压的同时还要关注其它一些指标,比如血糖、血脂等。同时,也要从生活上做好调理和改善,,除了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还可以配合饮食、运动、使用辅助降血压的康兴激光治疗仪、定期监测血压等综合治疗,更好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
版权声明:
康兴医疗官网()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