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荔枝的热卖,一些有关荔枝的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关注,比如说:荔枝吃多了容易得“荔枝病”,不少人开始担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荔枝病,是不是吃了荔枝容易有危险呢?
首先确实存在“荔枝病”,其在医学上,又称之为荔枝急性中毒。
“荔枝病”通常表现为进食大量荔枝后出现的头晕、心慌、乏力、出汗、昏厥等症状低血糖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也许有的人会疑惑,荔枝明明吃起来是甜的,怎么会引起低血糖呢?
“荔枝病”主要是因为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果糖处于低浓度的状态,大量摄入荔枝后,人体在短时间内突然吸收大量果糖,血液中血糖含量快速增多,会抑制后续的正常进餐。同时进食大量荔枝后,果糖不能及时转化成葡萄糖,就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分解血糖,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那是不是只要进食荔枝,就会出现荔枝病呢?
大家先别紧张,在《柳叶刀》的研究成果看,“荔枝病”的发病有几个关键因素:
1、小于15岁的儿童;
2、空腹进食;
3、大量食用荔枝。
尤其是以下几类人吃荔枝更容易得“荔枝病”:
老年人、儿童:这类人群胃肠道功能调节能力不足、免疫力较低,要尽量少吃。
肥胖人群:荔枝属于高糖、高热量的水果,建议少吃。
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弱,容易使血糖调节失衡,应谨慎食用。
不要看到这里就不敢吃荔枝了哦!对于正常人来说,适量吃这种水果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吃“完全成熟的荔枝”
没有完全成熟的荔枝中含有的“低血糖毒素”更多,食用后“受伤”风险更高。
适量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单日摄入水果200—350克,这个量是建议大家用三种以上的水果来满足,力求食物多样搭配。对于荔枝而言,专家建议,每天进食荔枝的总量应在100g-300g以内(5-10个左右),尽量分2—3次吃。
别“空腹吃”
空腹吃荔枝,会增加“荔枝病”的发病风险,还会诱发反酸、烧心等问题,给血糖和消化系统都会造成威胁,可以在正常进餐后当作餐后水果。
不同的人群食用荔枝的“安全量”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应注意不要空腹吃,适量不贪多。如果吃荔枝后出现意识模糊甚至低体温、心动过缓、呼吸暂停、昏迷等情况,最好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
版权声明:
康兴医疗官网()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