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河南永城发生了一起关于“凉皮”的痛心事件:两名女子在吃凉皮后中毒,其中一人不幸身亡,另一人仍在接受治疗,家属宣称两人均为米酵菌酸中毒。
上述事件经过媒体报道后,有关米酵菌酸中毒的话题很快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那么,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何如此凶悍?
据了解,米酵菌酸是一种线粒体毒素,河粉、肠粉、酸汤子、年糕、宽粉、银耳、木耳等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的食物都可能引发米酵菌酸中毒。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米、粉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原料变质、存储不当,泡发后的银耳、木耳未能及时食用而放置在温湿环境中,都会造成细菌大量滋生,进而导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发生。
一旦米酵菌酸中毒,就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头晕、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黄疸、呕血、皮下出血、少尿、血尿、肝肿大、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等症状;重症中毒病人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医生介绍:米酵菌酸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对中毒患者只能进行催吐、洗胃、清肠等常规抢救操作。
有的人可能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中毒这种概率渺小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因米酵菌酸毒素食物中毒事件,并不是个例: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最终9人全部死亡,罪魁祸首就是米酵菌酸毒素。
2020年7月28日,揭阳市惠来地区也发生了一起食用河粉(粿条)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11人中毒,1人死亡,也是米酵菌酸毒素。
这些令人痛心的意外事件,不仅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尤其是夏季,米酵菌酸是高发期,大家购买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同时,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牢记以下几点:
1、夏季温度较高,气温炎热,最好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2、泡发银耳、木耳应即泡即用,不要食用浸泡过夜的木耳和银耳;
3、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购买河粉、粿粉后应及时食用
4、有了酸味、霉味的发酵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怀疑自己中毒了,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希望这些中毒事件能够让大家提高警惕,以后更加关注饮食上的安全和风险,转发提醒身边人注意,愿悲剧不再发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
版权声明:
康兴医疗官网()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