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天气开始发生变化。而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人们跟家人团聚,大鱼大肉没什么节制,吃得往往比较油腻。故节后的生活和饮食调整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中医节气上来讲,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中秋之后,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增大,人体的新陈代谢渐缓。老人、小孩、免疫力低的人,稍有不慎,便容易致病。故身体最需要保养。
中秋节是在入秋以后。这时候,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也渐渐增长,气候由暑湿逐渐转为秋燥,而燥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每年的中秋处于湿与燥交替转化的时候,人体既容易受湿影响,又容易受燥影响。而燥易伤肺,湿伤脾胃,所以此时,人们患病多为肺燥脾湿。
中秋过后,养生重点就是要防“秋燥”。
如何防“秋燥”?首先,得先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饮食方面:
1.多吃润燥的食物
中医理论上认为,秋季主要是由肺部主宰的,我们应该多吃酸性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说秋后我们更要注意少吃葱、姜等辛味的食物。
2.少吃寒凉的食物
不宜多吃西瓜、绿豆、柿子这类性凉的食物,秋后吃多了是会伤及脾胃的。可以适当的多食用一些辛温食品,或者是多吃一些清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蜂蜜、梨子、石榴等。
3.建议吃根茎类蔬菜
中秋为易患泻痢之时,饮食不宜过于油腻生冷,生冷、油腻易伤脾胃,导致泻痢之症。建议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根茎类蔬菜,比如土豆、红薯、莲藕、竹笋等食物。
4.早上喝碗温热粥汤
中秋节后最应多喝粥和汤,蔬菜可以做成粥,这样不仅能补充纤维素、呵护肠胃、滋养津液,而且还利于排毒。早上可以喝玉竹粥、生地粥、花生粥、百枣莲子银杏粥等。
其他方面:
1.养成良好起居习惯
早睡早起,特别是中老年人,应该避免过长的睡眠,秋冬是脑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脑部血流速度就会减慢,这样容易造成脑血栓的形成。适当的早睡早起,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栓的形成的,高温带来的烦躁、少食、失眠和懒动等,都会让人的身体健康大大受损。
2.早晚要注意保暖。
中秋节过后很快就是秋分了,到时候早晚气温会降低,温差变大。如果不及时保暖的话,身体很容易着凉生病。建议人们过完中秋节之后,早晚出门要记得加衣,确保身体温暖不被寒气入侵。晚上睡觉的时候,开空调最好定时,以免后半夜太冷了。体质弱的人,要及时穿上长袖的睡衣睡裤,避免睡觉的时候踢被子而着凉。
3.坚持锻炼。
中秋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进食大鱼大肉,进食量又很大,体重也会快速飙升。为了健康也为了身材,则需要好好的锻炼,帮助减轻体重,塑造身形。建议人们早晚选个时间锻炼,比如说慢跑、打球、跳广场舞、跳绳等等。这些运动坚持做,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同时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起到良好的防病作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
版权声明:
康兴医疗官网()独家专稿,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欢迎分享!